苑裡人的腦海中,藺草如同野生水草般的印象--總有著旺盛的生命力;藺草產業猶如他旺盛的生命力蓬勃繁盛,堅韌的質地訴說著苑裡婦女傳習藺編文化的精神。
以往家家戶戶的田地,都有著那一隅專屬藺草生長的恣意天地,而這一方土地所種植出來的草料,便能提供此戶人家的編藺所需並自給自足。原因來自藺草一年可以收穫三期,但只需插秧一次,其餘二期收割後留著「生命力源頭」使之續長即可。插秧時,每株秧苗間隔三十到四十五公分,約三至五莖,相對於稻作的種植是相當稀疏的,然而經過二到四個月的生長,藺草的高度可達到一百二十至一百六十公分,新芽亦會不斷向外生植擴展並密集生長,其生長速度及收穫質量遠大於藺作編製的速度。雖然藺草看似生長快速種植容易,但要種出品質良好的上材,須相當地勞力用心。在生長上顧及其性喜水好肥,採人力收割、曝曬,歷經繁複的工序,才能使之色澤亮麗且質地優良。
藺草俗稱「蓆草」,不同時節種植,有不同的特性,造就不同的用途。第一期的蓆草我們稱為「早草」或「春草」,身長較二期稍短,適合編製小巧細緻的藺作。二期草又稱「允仔草」,質地相對堅韌,草身較長,藝師喜愛以此製作高級的草帽或草蓆。三期草別稱「三冬草」,質地相對粗糙,多為綁材之用。曾有日人來台調查研究,大安溪以北至苑裡溪以南大約十多公里的範圍內所生長出來的藺草,質地細緻、堅韌、吸濕度極佳、香味豐厚濃郁,這些特質讓藺草經得起析草、槌草、摧草等製程,使得工藝師在藺編的製作上有了更細膩多元的表現,對於藺草產品的使用者而言,其親膚性與四溢的香氣成了最舒適與親密的體驗和記憶。
學名:三角藺草
是一種莎草科莎草屬植物,又稱蓆草。成熟後的高度約在120公分至180公分,壹年可以採收三次(第一期早草/第二期允仔草/第三期三冬草)。
名稱 |
鹹草 |
圓藺 |
|
苑裡藺草 |
七島藺、琉球藺 |
燈心草 |
|
俗名 |
蓆草 |
三角蔥 |
圓藺 |
產地 |
台灣苑裡鎮 |
廣東/台南/越南 |
江西/日本/嘉義/新竹 |
草莖 |
正三角形 |
三角形 |
圓形 |
特色 |
草橫剖面正三角形 草質柔韌有彈性 吸濕能力強 有特殊長久的草香味 |
草質硬脆彈性較差 吸濕能力較差 草味較淡 約170公分高 |
草橫剖面為圓形 為燈心草科植物 草質稍具有彈性 |
應用範圍 |
台灣苑裡藺編工藝主要材料 |
大陸及東南亞草編的主要原料 |
榻榻米外層蓆面原料之一 |